发布日期:2021-11-04 14:11:26 点击量:3436 信息来源:原创
对于中医的诊断,大多数人感到最神奇的地方应该就是切诊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摸脉,看脉象。摸脉是中医四诊之中的一个诊断途径,它并不是中医诊断的全部。对于不了解中医的人,有一些对之嗤之以鼻,有的则将之神奇化,传的神乎其神,似乎中医诊断只是依据四诊中的一诊脉诊,就可以将病人的各项症状了解清楚。这是不讲道理的,脉诊有其神奇的一点,但绝不是如此的玄奇。
讲到脉诊可能有些人会想到悬丝诊脉,无限的将其夸大,记得之前看过悬丝诊脉的一些信息,大家可以在这里了解一下,传说,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、男女有别,御医为娘娘、公主们看病,不能直接望、闻、问、切,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,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,俗称"悬丝诊脉"。有一些典籍也提到过悬丝诊脉,如封神榜中,西游记中,当然这些都是神话小说,信息准确度有待考证。
不过曾有人专门请教过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。施老先生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。他介绍说,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。所谓真者,确曾有其事;所谓假者,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。原来,大凡后妃们生病,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,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,诸如胃纳、舌苔、二便、症状、病程等。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,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。当这一切问完之后,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。到了悬丝诊脉时,太医必须屏息静气,沉着认真。这样做,一是谨守宫廷礼仪,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;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,准备应付,以免因一言不慎、一药不当而招祸。